新华北美网 > 资讯 > 正文

第九届全省民族运动会4月22日在周口市举办

2023-02-23 10:06:47 来源: 大河网

2月22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河南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资料图】

角逐“最炫民族风”!4月22日至26日

河南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与你相约周口

4月22日至26日在周口市举办

发布会上,河南省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河南省民族宗教委主任张然介绍,经省政府批准,由省民族宗教委、省体育局主办,周口市人民政府承办的河南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由于受疫情影响,由2022年延缓至2023年4月22日至26日在周口市举办。全省民族运动会是我省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民族体育盛会,每四年举办一届。

分为竞赛和表演两大类 规模约3000人

按照《河南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总规程》规定,赛事分为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两大类。其中,竞赛项目有珍珠球、木球等13个项目,表演项目分竞技类、技巧类和综合类三大项,预计编创参赛项目将有40个。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和14所高等院校将组成32个代表团参赛,运动会规模约3000人。

新增空竹球、龙舟拔河等项目 促团结、展风尚

本届全省民族运动会将以“豫见周口 同心圆梦”为主题,开幕式、闭幕式等大型文体活动将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来组织策划,开幕式上,各代表团入场时进行的30秒驻停表演,首次增设了专职表演人员,集中全面展示各民族传统文化精粹。坚持体育性、群众性、趣味性,树立需求导向,提倡重在参与、重在健身、重在快乐。本届全省民族运动会新增了群众基础好、易于推广的空竹球、龙舟拔河等项目,鼓励各代表团将训练成熟、竞技水平高、表演性强的优秀项目吸纳进来,全面展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019年,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运动会在河南的成功举办,增强了群众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了解和认识,形成了积极参与、关心、支持民族运动会的良好风尚。本届全省民族运动会规模比上届增加一千余人,群众参与度更创新高。近年来,省民族宗教委、省体育局、省教育厅多次组织表演项目编导培训班,并邀请全国专家授课指导实践,鼓励大家守正创新,结合河南各族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节目编排。在本届全省民族运动会上,表演项目将充分展示河南各族群众团结和睦、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展示河南的新风尚。

“和合”“美美”精彩亮相!

河南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徽、吉祥物发布

发布会上,河南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筹委会副主任、周口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马明超发布了河南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徽和吉祥物设计创意。

会徽名为“盛世龙腾”,蕴含着五大寓意:

一是会徽以数字“9”、“豫”的简称首字母“Y”、河南的缩写字母“hn”、泥泥狗图腾、腾飞的巨龙等组合造型,线条有机地演变成昂扬向上的运动员,同时酷似熊熊燃烧的运动圣火映照下奔腾的黄河之水,突出河南中原厚重的人文底蕴、周口龙都的文化内涵及传统体育的无穷魅力。

二是昂扬向上的运动员形象以书法笔韵挥洒而出,线条舒展奔放、大气磅礴,饱含着前进的动力和气势,象征着河南少数民族体育事业飞速的发展步伐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彰显着河南体育健儿勇于拼搏、锐意进取的体育精神。

三是熊熊燃烧的运动圣火饱含着运动的激情和蓬勃朝气,同时烘托出民族运动会赛场火热的竞技氛围,传达出祥和的发展氛围,寓意河南体育事业将带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奔向美好未来。

四是会徽整体如同腾飞的巨龙,又如同奔腾的黄河水,充满喜庆、祥瑞的吉祥氛围,寓意盛世美好以及对办好运动会的信心和美好祝愿。

五是红黄蓝的搭配鲜艳醒目、和谐亮丽,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蓬勃发展的新面貌,寓意河南人文精神和体育精神的融合与升华。

吉祥物为一对,名为“和合”“美美”。

“和合”谐音为“河南和谐”,寓意“和睦同心,民族融合”;“美美”取自“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寓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吉祥物造型源于周口本地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淮阳泥泥狗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老虎,吉祥物呈一红一黄,身绘周口市市花荷花纹样,体现出中原风韵和周口特色。

“和合”高举数字9火炬奔向胜利,巨龙环绕着祥云火炬腾飞而上,象征着河南少数民族体育事业的不断腾飞发展。“美美”手呈“V”形胜利手势,体现出运动健儿“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拼搏精神。“和合”“美美”同向前行,表现出全省各族人民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团结奋进的精神面貌,突出“豫见周口,同心圆梦”的运动会主题,展示出东道主周口人民的热情和对民族运动会的美好祝愿。

珍珠球、毽球、民族式摔跤……

河南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设13个竞赛项目

运动会设13个竞赛项目75个小项

发布会上,河南省筹备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河南省体育局副局长孙晓红在答记者问中介绍,河南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设有珍珠球、木球、毽球、蹴球、陀螺、板鞋竞速、高脚竞速、民族式摔跤、民族武术、押加、龙舟、民族健身操、空竹球等13个竞赛项目75个小项,各单项比赛将录取前6名,其中,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表演项目分竞技、技巧和综合三类,分别决出一、二、三等奖。

除龙舟项目外其他项目均安排在周口市体育中心

目前,河南省民族传统体育蓬勃发展,毽球、空竹球、龙舟等越来越多的项目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活动。本届运动会将突出资格审查从严、人员管理从严、责任追究从严,对违纪违规行为零容忍。主办单位将对裁判员强化职业道德教育,铸牢公平公正执裁理念,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最大限度减少误判、漏判、错判;对赛事编排、比赛抽签等一律坚持公开透明;对易产生争议表演项目,一律采取现场亮分。在科学合理安排比赛场馆方面,坚持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勤俭节约的原则,统筹安排比赛场馆。除龙舟项目安排在周口水上运动中心外,其他项目均安排在周口市体育中心。

河南已有11所高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专业

3个项目入选国家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发布会上,河南省筹备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河南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李金川在答记者问中介绍,本届全省民族运动会,河南高校踊跃参加,已有河南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14所高校组团参赛,参赛运动员近千人。

河南大学、郑州大学等11所高校已开设民族传统体育专业

近年来,河南将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学校体育教学、课外锻炼和体育竞赛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情感,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目前,河南大学、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等11所高校开设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河南大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河南理工大学、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每年开展“华光”体育系列竞赛20余项 参加运动员近万名

省教育厅指导省学生体育总会,成立了武术、毽球、舞龙舞狮、空竹球、射击射箭等单项体育分会,并依托体育协会在高校推广少林拳、太极拳、毽球、龙舟、舞龙舞狮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面向全体大学生,每年开展武术项目等“华光”体育系列竞赛20余项,参加运动员近万名。与省民族宗教委联合举办传统体育裁判员、教练员培训班,舞龙舞狮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竞赛。以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平顶山学院等为代表的高校,高度重视学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珍珠球、舞龙舞狮等项目在全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河南高校3个项目入选国家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省教育厅在高校持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遴选创建活动,有3个项目入选国家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42个项目被列为省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项目),其中,民族传统体育类11个。省民宗委、省教育厅、省体育局联合命名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示范基地30个。

来源:大河网 申华 王怡潇

责编:韩淼宇 审核:王世洋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传统文化 表演项目

[责任编辑: SH002 ]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19562084